建材行業“三品”典型案例經驗系列報道⑤ | 增品種-全固廢免燒膠凝材料開發及應用典型案例 |
|||
來源: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 | 發布時間:2025年05月08日|||
摘要:
近年來,建材行業在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方面,涌現出一批先進企業和優秀案例,獲得了工信部等部門認可。為更好發揮典型企業引領示范作用,展示建材優秀企業的先進做法和經驗,助力建材行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組織開展“三品”典型案例系列報道。 |
|||
【案例方向】增品種 【企業名稱】北科蘊宏環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案例簡要】本案例針對傳統水泥高碳排放問題及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需求,利用機械力化學活化及多固廢活性協同激發效應將鋼渣、礦渣、脫硫石膏等工業固廢轉化為一種不再需要高溫煅燒的新型膠凝材料,其碳排放比傳統水泥降低90%。 一、實施背景 水泥行業碳排放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10%以上,主要排放源來自無法避免的石灰石分解及高溫煅燒工藝。在國家“雙碳”目標背景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原材料工業“三品”實施方案》《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等國家政策文件中都明確提出要發展新型低碳膠凝材料。全固廢免燒膠凝材料功能及應用場景與傳統水泥類似,而其碳排放比傳統水泥降低90%,具備億噸級碳減排潛力。 二、典型經驗做法 全固廢免燒膠凝材料是一種以鋼渣、礦渣和脫硫石膏為原材料,通過機械力化學活化及多固廢活性協同激發效應制成的新型水硬性膠凝材料。該材料不消耗天然資源、不需要高溫煅燒、不使用高碳排放且昂貴的化學激發劑。該材料性能達到P·O 42.5水泥的指標要求,同時還具備水化熱低、更高韌性、耐化學侵蝕能力強、重金屬固化力強等優勢特征,表現出卓越的耐久性能。 全固廢免燒膠凝材料能夠解決上游產廢企業的固廢處理需求,滿足下游建材、礦山等行業對綠色、低碳、低成本新產品的迫切需求,協同產業鏈降本減碳。北科蘊宏采用自建及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的方式在山西、河北、南京等地建設全固廢免燒膠凝材料生產線,總產能規模超300萬噸/年。 圖1 全固廢免燒膠凝材料產品 圖2 全固廢免燒膠凝材料生產線 全固廢免燒膠凝材料產品的功能與傳統水泥相同,可廣泛應用于各類土木工程建設、各類建筑制品生產、礦山充填、巖土工程等領域,市場量可參照傳統水泥(目前約20億噸/年)。同時,該產品具備高性能、低能耗、低碳排放、低成本等多方面優勢特征,價格比P·O 42.5水泥低(50-100)元/噸,具有市場競爭力。 三、應用成效 全固廢免燒膠凝材料單噸生產能耗為18kg標煤、單噸碳排放僅為75kg;相比傳統水泥,生產能耗降低80%,碳排放降低90%。以年產50萬噸項目為例,年可資源化利用固廢5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0萬噸/年,同步形成億元級產值并創造百余就業崗位,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全固廢免燒膠凝材料技術不僅高效破解固廢處理難題,更為低碳建材領域開創了全新發展方向,有力助推循環經濟體系構建,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及可持續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圖3 全固廢免燒膠凝材料碳足跡證書(碳排放:75kg/t) 四、推廣價值 全固廢免燒膠凝材料聚焦建材產業碳減排困難環節,通過工業固廢資源循環利用與低碳生產工藝的融合,為下游建材行業提供高性能、低碳、低成本的膠凝材料,由于其原料來源廣、生產能耗低、產品性能優異、價格優勢顯著,具備廣闊應用前景。全國每年可供制備該產品的工業固廢達10億噸,年潛在市場價值數千億元,年潛在碳減排量數億噸。在“雙碳”戰略和循環經濟政策的雙重驅動下,其規模化應用將有力促進建材行業低碳轉型發展。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本網站注明“來源:中國建材信息總網”的文本、圖片、LOGO、創意等版權歸屬中國建材信息總網,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建材信息總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無意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與本網聯系,本網經核實后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