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浠水縣陶瓷產業園迎四方來客 |
|||
來源:湖北工業地產網 | 發布時間:2015年09月29日|||
摘要:
在招商政策方面,土地供應方面,凡落戶陶瓷產業園的工業企業按到位固定資產投資額每100萬元出讓1.5畝土地使用權;土地基準價格均為6.4萬元/畝,同時根據企業投資總額和投資強度設立科技進步獎,財政獎勵政策方面,凡落戶在浠水陶瓷產業園的工業企業:企業自主創新,獲得省級以上自主創新獎的,其申報費用縣財政給予1萬元的補貼獎勵;企業獲得國家、省部級著名商標或名牌產品的,縣財政分別一次性給予10萬元和5萬元的獎勵;企業獲得全國馳名商標的,縣財政一次性獎勵50萬元;企業參加國際展覽會或全國博覽會的,其參展費縣財政給予1萬元補貼。 |
|||
背景 千年古縣重煥發展新機 公元1082年,蘇東坡在浠水河畔寫下了《浣溪沙》“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浠水縣也因蘇翁的一番豪言而得名。浠水縣位于鄂東中部,長江中游北岸,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此地人杰地靈,人文底蘊豐富,曾孕育出北宋名醫龐安時,明朝宰相姚明恭,現代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等歷史名人。這里地理區位因素優越,長江水挾巴山蜀水激流,出巫峽,吞漢江,穿越荊楚大地,在浠水境內47.5公里江段,留下土地肥沃的狹長平原。論經濟因素,更是武漢城市經濟圈核心組成部分。浠水東連長三角,南接珠三角,西倚大三峽,北承大中原。發展前景無可限量。 環境 浠水地理盡顯優勢 浠水縣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南麓。東鄰蘄春縣,北界團風縣,西與鄂州市、黃石市隔江相望,東北與英山、羅田兩縣毗鄰。全縣東西寬61.3公里,南北長68.5公里,版圖面積1949.3平方公里。全縣現轄15個鄉鎮場區、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人口達103萬人, 浠水縣是武漢城市經濟圈核心組成部分。若以浠水縣城為中心,100公里經濟圈內有1個大城市(武漢)、5個中等城市(黃石、鄂州、黃岡、咸寧、九江)。200公里經濟圈內有3個省會城市(湖北武漢、安徽合肥、江西南昌)、13個中等城市(黃石、鄂州、黃岡、咸寧、孝感、九江、景德鎮、信陽、岳陽、六安、安慶、池州、銅陵)。浠水作為中部地區市場的戰略要地,其市場能夠有效輻射長三角、珠三角、閩三角和中部六省,同時通過鐵路和長江水運,企業產品能有效輻射全國的大部分市場以及國際市場。 浠水交通區位便利。地處武漢、鄂州、黃石、九江、安慶等大中城市群之中,承東啟西,貫通南北,得中獨厚,素有“水陸要沖、鄂東門戶”之稱。境內公路、鐵路、水路陸路暢通,四通八達。滬蓉、大廣、武英三條高速公路縱橫交錯,106、108兩條國道橫貫其間;京九鐵路穿境而過,兩座客貨運站運力充足;長江黃金水道過境41公里,兩座長江大橋對接大中城市,內有深水碼頭三處。走陸路,北上京都、南抵香港均可朝發夕至,三個半小時可直達武漢、合肥、南昌三個省會城市;走水路,上可入川渝,下能通寧滬;走空港,兩小時可直達武漢天河機場。 資源 物華天寶占鰲頭 浠水地阜物豐。溫暖濕潤的氣候和獨特的地質構造,造就了浠水縣豐富的自然資源。浠水是非金屬礦產資源大縣,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37種,潛在經濟價值約800億元。目前正在開發利用的有黃砂、鐵礦、花崗石、大理石、石英石、鉀(鈉)長石、蛭石、白云石等;待開發利用的有黃金、硅線石、磁鐵石、鋯英砂等。其中用于陶瓷生產的主要原材料鉀長石、鈉長石、瓷砂、粘土等原材料已探明儲藏量分別達3億噸、2.5億噸、2.7億噸、1.8億噸,據初步探測這里將有可能是全國鉀納長石儲量最大的縣。另外,其他原材料配備齊全,占配方原料的90%以上,適合大規模生產仿古磚、內(外)墻磚、地面磚、瓷片、釉面磚等建筑陶瓷產品。陶瓷生產的主要原材料分布在境內丁司當鎮、蔡河鎮等鄉鎮,豐富的陶瓷礦產資源完全可以形成規模化的陶瓷產業集群。人力資源方面:全縣社會勞動力53.46萬人,流動人口約3.6萬人,農村常年外出經商務工約16.07萬人。平均工資在1000~1500元之間。人力成本可謂“物美價廉”。在水源供應方面:浠水縣城區有自來水廠2座,日供水能力為5萬噸,水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在用電供應方面:浠水縣位于葛洲壩、三峽電網區,電力充足、電源穩定可靠。建有500KV變電站1座、220KV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2座、35千伏變電站12座、10千伏變電站1座,國家重點工程白蓮河抽水蓄能電站已投入運營。工業園區采用雙回路供電系統,供電可靠率大于99%;電壓穩定性高。 投資 陶瓷產業園期待八方來客 在區位因素方面,浠水縣陶瓷產業園分為散花陶瓷產業示范園和丁司當陶瓷產業園,近期規劃為6000畝,遠期規劃1萬畝以上。陶瓷產業園著眼長三角、珠三角、閩三角,將產品定位在中高端市場,以中檔建筑陶瓷為主,以高低端建筑陶瓷為輔,注重建筑材料及建筑陶瓷產業鏈的綜合發展,充分利用浠水窯爐業的優勢,形成建筑陶瓷、窯爐、制釉、色料、添加劑、包裝等系列陶瓷產業群。其中,丁司當鎮陶瓷工業園濱臨長江黃金水道,緊依黃黃高速和大廣高速形成便捷的物流運輸網絡格局,四周群山起伏、蜿蜒有勢,可謂雙龍夾氣,龍盤虎踞,體現出風生水起的自然態勢,長風聚氣、納財納利。園區不可多得的黃金位置恰是縣城過脈之所在,上風下水,大氣大格,盡顯尊貴與豪邁氣質。 在招商政策方面,土地供應方面,凡落戶陶瓷產業園的工業企業按到位固定資產投資額每100萬元出讓1.5畝土地使用權;土地基準價格均為6.4萬元/畝,同時根據企業投資總額和投資強度設立科技進步獎,財政獎勵政策方面,凡落戶在浠水陶瓷產業園的工業企業:企業自主創新,獲得省級以上自主創新獎的,其申報費用縣財政給予1萬元的補貼獎勵;企業獲得國家、省部級著名商標或名牌產品的,縣財政分別一次性給予10萬元和5萬元的獎勵;企業獲得全國馳名商標的,縣財政一次性獎勵50萬元;企業參加國際展覽會或全國博覽會的,其參展費縣財政給予1萬元補貼。 2010年浠水縣在原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外,還出臺了陶瓷工業園優惠政策。包括稅收優惠、土地優惠、貼息扶持。稅收優惠:落戶在丁司當陶瓷工業園的陶瓷企業,按窯爐生產線條數進行定稅,頭五年每條生產線繳納的國、地兩稅按100萬元計收;年創稅達到100萬元以上的陶瓷企業,項目竣工投產后頭五年所繳納的增值稅、所得稅按縣級留成部分60%給予獎勵(增值稅縣級留成比例為17%、所得稅縣級留成比例為25%,兩稅留成比例隨中央、省市有關政策調整而調整)。土地優惠:投資在陶瓷工業園的陶瓷企業,按固定資產投資每100萬元出讓土地1.5畝;土地辦證時間:合同生效后,按合同約定供地,報上級審批,辦理土地證的時間不超過30個工作日。貼息扶持: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環保發展規劃的企業,當年擴大生產規模,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縣財政按實際投資額給予一年的貸款基準利率貼息扶持。 展望 發展是永恒的主題 遙望現代的浠水,不禁有種“遙襟俯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的感覺。目前,浠水縣丁司當鎮陶瓷工業園規劃總面積4000余畝,規劃建設各類陶瓷生產線40條。從發展趨勢看,浠水作為湖北新興崛起的重要建筑陶瓷工業園區,其市場能夠有效輻射長三角、珠三角、閩三角和中部六省,同時通過鐵路和長江水運,其建陶產品能有效輻射全國的大部分市場以及國際市場。浠水的建筑陶瓷企業雖然受人才、技術,資金及管理方面的制約,但由于其市場潛力巨大、陶瓷生產企業相對分散、受外來的中低檔磚的沖擊力小,因此,依然存在不錯的發展空間。珠三角地區以佛山市建筑陶瓷企業為代表的眾多建陶企業也大批轉移到江西、湖北、山東、遼寧等地區,導致珠三角地區內旺盛的建筑陶瓷企業主要以外墻磚生產為主,所以又空出了內墻磚和拋光磚等建筑陶瓷產品的市場。在此,浠水陶瓷產業園區必定會抓住機遇快速發展。 浠水,是一塊充滿潛力的寶地。近幾年來,全縣上下把招商當作發展的第一舉措,把安商當作發展的第一保障,營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已先后引進韓國三江、京華陶瓷、中山華寶、湖北美爾雅等一批知名企業。這些企業落戶浠水后,發展態勢良好,為投資商帶來了應有的回報。發展是當今社會永恒的話題,浠水、是一個夢想與理想者的創業沃土,是一個財富擴張的超級平臺,是一個資本升級的智慧王國,相信自己、相信浠水,騰飛在即,圓夢在望。 全球招商熱線400-6962-660 ( 本報記者 李亦雄 魏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