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
|||
來源:江西省工信委 | 發布時間:2020年07月28日|||
摘要:
|
|||
關于印發《江西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 各設區市、省直管試點縣(市)工信委(局),贛江新區經發局,機關各處室: 為打好企業技術改造戰役,積極推動全省工業企業深入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現將《江西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江西省工信委 2018年6月25日 江西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 (2018-2020年) 為打好企業技術改造戰役,推動全省工業企業深入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充分發揮技術改造在擴大工業有效投資,實施重大項目建設中的關鍵作用,不斷提高全省工業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制訂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化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施意見和工業強省戰略,以創新驅動為主線,以兩化融合為引領,以智能化、綠色化、信息化為主攻方向,持續擴大有效投入,開展新一輪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組織實施技術創新、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改造、信息化改造、服務型制造等五大工程,著力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培育新經濟新動能,不斷推動我省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 二、工作目標 2018年至2020年,推動全省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每年組織推進千項以上億元以上重大技術改造項目,進一步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快促進產業發展升級。 2018年,全省推動四千家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全省技術改造投資增速達25%以上,占全省工業投資比重達25%以上。 2019年,全省推動三千家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全省技術改造投資增速達30%以上,占全省工業投資比重達30%以上。 2020年,全省推動三千家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全省技術改造投資增速達35%以上,占全省工業投資比重達35%以上。 三、主要任務 (一)創新成果轉化工程。推動具備一定研發基礎和創新能力的優強企業圍繞“創新技術、創新平臺和創新聯盟”進行技術創新改造升級。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推進國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以開發產品、提升質量、創建品牌為重點,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充分發揮龍頭骨干企業主導作用,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術優勢,建立一批產業技術和產品協同創新合作機制,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臺,健全技術產權交易服務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協同推進機制。引導企業加快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產業化應用進程,鼓勵企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先進工藝技術加快升級改造。至2020年,全省重點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3-5家,推進開發省級優秀新產品300項以上。每年實施20個左右重點創新產業化升級工程和5個骨干工程。 (二)智能化改造工程。圍繞傳統優勢產業和行業龍頭企業,推動全省制造業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鼓勵龍頭骨干企業擴大智能裝備投入,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并在行業內進行示范推廣,帶動全行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鼓勵制造業企業廣泛采用數控機床、數控加工中心、數字化自動生產線、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進一步提高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和安全生產率。推動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生產企業、系統集成企業、科研院所與智能裝備應用企業協同創新,推進省內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的研發和制造水平,逐步提高新型智能傳感器、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及驅動器和減速器等智能核心裝置自主配套能力。至2020年,全省工業裝備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省工業企業實施智能制造,推進機器換人取得顯著成效;打造1000個“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和200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建設10個特色鮮明、輻射帶動作用強的智能制造集聚區。 (三)綠色化改造工程。推動工業園區和支柱產業重點企業圍繞“綠色園區、綠色工廠和綠色產品”進行綠色化改造升級。引導工業園區改造提升綠色服務管理能力,加大生產聚集區綠色新能源使用比率,提高固體廢棄物回收、污水處理等綜合利用水平,大幅降低資源和能耗水平,積極打造綠色園區,引導企業推進綠色技術創新和智能管理,應用綠色工藝技術,優化用能結構,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建設綠色工廠。引導企業將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理念貫穿產品生產全過程,在產品設計開發階段系統考慮原材料選用、生產、銷售、使用、回收、處理等各個環節對資源環境造成的影響,開發具有無害化、節能、環保、高可靠性、長壽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綠色產品。加大綠色產品研發投入,至2020年,建成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3個以上,國家級綠色示范工廠30家以上,推廣綠色產品超100種。 (四)信息化改造工程。加大信息技術改造投入力度,促進信息技術與企業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營銷管理的全面融合,實現設計數字化、裝備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網絡化、商務電子化、服務定制化及全流程集成創新。推進信息技術在工業產品的嵌入式應用,提高工業產品智能化水平。鼓勵企業實施一批兩化融合技術改造示范項目,推進面向企業、區域和行業的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鼓勵互聯網企業大力發展面向先進制造業的公共信息技術服務,為重點產業、重點企業提供產品開發、方案設計、數據分析等信息服務。至2020年,培育400家以上兩化融合示范企業,100項以上兩化融合試點項目。 (五)服務型制造工程。支持鼓勵制造業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從主要提供產品向同時提供產品和服務轉變,從生產加工向工業設計、品牌建設、供應鏈管理等環節延伸,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推動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和重點產業集群圍繞“信息技術服務和生產性服務”進行公共平臺服務能力提升改造。大力改造提升和發展壯大第三方倉儲物流、檢驗檢測、質量認證、電子商務、服務外包、融資租賃、人力資源服務、售后服務等生產性服務平臺,提高制造業的配套支撐能力,實現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發展。至2020年,培育50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和50家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培育70家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項目庫建設。各級工信系統要在現有的重大工業項目庫基礎上,建立健全工業技術改造項目庫,對于投資500萬元及以上技術改造項目要納入本級技術改造項目庫,其中:投資億元及以上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納入省級技術改造項目庫。項目庫實行滾動調整,按年度推動實施。 (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統籌安排省級中國制造2025專項資金大力支持企業技術改造,主要采用貸款貼息、補助、獎勵等方式集中支持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建設。具備條件的設區市政府要相應設立一定規模技術改造專項資金,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視財力設立技術改造專項,形成合力支持技術改造項目建設。 (三)強化金融服務保障。積極組織重點技術改造項目開展多種形式銀企對接活動,加大銀行信貸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做大現有產業投資引導基金規模,加快設立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等產業基金,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投入。 (四)大力優化投資環境。優化技改項目審批程序,減少審批前置條件,對于“零用地”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項目相關前期手續全部實行備案制;對于“新增用地”的企業技術改造項目除規劃選址、用地預審以及重特大項目環評、安評外,其他環節審查或審批意見不作為受理前置條件。貫徹執行我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投資指南,強化政策導向,嚴格落實“非禁即入”原則,科學引導企業技術改造投資方向。 (五)加強技改監測分析。加強對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動態監測分析,定期調度分析全省技術改造項目建設情況,完善各地技術改造協調監測制度。自2018年起,把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完成和項目建設情況納入對各設區市年度目標任務考核指標,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健全工業技術改造工作考核體系。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本網站注明“來源:中國建材信息總網”的文本、圖片、LOGO、創意等版權歸屬中國建材信息總網,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建材信息總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無意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與本網聯系,本網經核實后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