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逐浪工業互聯網 跑出發展加速度 |
|||
來源:蚌埠日報 | 發布時間:2022年08月27日|||
摘要:
近年來,蚌埠市大力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全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在工業互聯網發展浪潮中逐浪前行,涌現出一批工業互聯網發展典型企業,成功打造了工業互聯網從基礎設施到平臺建設、再到場景應用的發展生態,累計獲評工信部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6個,數量居全省第2位,跑出了蚌埠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加速度”。 |
|||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獲評2022年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海勤科技、凌坤智能獲評2022年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安瑞科獲評2021年度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創新領航應用案例;凱盛工程獲評2021年度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優秀解決方案類試點示范項目;國顯科技“資源動態組織場景”獲評2021年度工信部智能制造優秀場景…… 近年來,蚌埠市大力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全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在工業互聯網發展浪潮中逐浪前行,涌現出一批工業互聯網發展典型企業,成功打造了工業互聯網從基礎設施到平臺建設、再到場景應用的發展生態,累計獲評工信部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6個,數量居全省第2位,跑出了蚌埠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加速度”。 - 建立網絡平臺 實現產品遠程運維 安瑞科(蚌埠)壓縮機有限公司內,工作人員正通過大屏幕實時監測各壓縮機運行情況。“只要設備出現故障,不管隔得多遠,我們都能通過系統第一時間了解情況、第一時間通知企業、第一時間進行診斷和處置。”企業總工程師朱峰說,壓縮機智能遠程運維系統的建設,讓企業從“被動服務”變成了“主動服務”,有效提升了設備維保和管理效率。 大型壓縮機的結構復雜、易損零件較多,一旦出現故障,不及時發現并排除,將給用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作為國內壓縮機行業重點骨干企業,安瑞科從十年前就開始探索遠程監測、故障診斷、網絡化服務平臺、云服務應用需求等方面的智能化改造技術,并最終建成了能夠為企業和產品提供全運行過程監測、全生命周期服務的壓縮機智能遠程運維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了從“賣產品”到賣“產品+智能運維服務”的轉變。 當前,該平臺已集聚線上服務用戶132家、監測機組228臺,業務已覆蓋國內20余個省份。遠程運維技術的運用,大大壓縮了問題發現、材料準備、響應處置、物流倉儲等各環節時間,各部門聯動高效服務,將裝備維護時間從7天減少到了0.5天,不僅實現了提質增效,還拓展了后市場盈利模式,創造了新的利潤點。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讓工業企業有了“千里眼”“順風耳”,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插上了“翅膀”。去年以來,蚌埠市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從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場景應用、工業互聯網創新載體、5G基站建設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支持舉措,不僅制訂出臺了《蚌埠市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實施方案》《蚌埠市5G通信設施建設規劃(2020-2025年)》和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若干扶持政策,還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各縣區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任成員的工業互聯網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相關工作,有力支撐了工業互聯網發展特別是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 - 打造數字車間 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輕輕點擊手機屏幕,5G無人車就會根據生產用料需求,精準選取材料及零部件,自動運輸和配送到生產線指定位置……在蚌埠凱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5G智能車間,工作人員通過手機或電腦,就能輕松完成項目采購智能管理、智能倉儲管理、生產制造及包裝發運全流程智能控制和人員智能化管理等,不僅簡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還大大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 企業自動化事業部部長盧佩慶告訴記者,蚌埠凱盛工程5G數字化車間上線后,企業一舉突破了時間、空間和地域對工廠實時管理的限制,生產流程得到不斷優化,節省了5%至10%的直接材料成本,降低了用于質量保證方面的費用15%至20%,降低制造成本10%左右,生產人員生產效率提高了10%至20%,生產計劃完成率和準時率提高20%以上。 凱盛工程使用的這一系統,是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眾多工業互聯網系統的代表。近年來,該院建設了全國首個玻璃新材料行業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創新“平臺+解決方案”賦能模式,匯聚產業數據,形成了集行業應用與數據標準制訂于一體的服務平臺,推動了玻璃新材料制造企業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目前,該院玻璃新材料行業型平臺已獲得700萬元省級資金支持,正加快部署數據中臺、開發平臺和微服務組件,已連接企業70余家,開發工業APP75個。 制造業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是發展的必由之路。據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蚌埠市大力推動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通過工業互聯網賦能產業強市,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建設等取得了豐碩成果。據統計,“十三五”期間,蚌埠市累計創建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49個,其中省級65個;累計培育通過國家兩化融合貫標企業50戶;今年已獲得“四化”改造省級資金支持項目14個,累計爭取省級支持2309萬元。 - 強化要素保障 助力工業“上云”發展 淮上經濟開發區內,安徽童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通過自主研發的5G智慧無人機蜂巢管理系統定時巡航,對園區進行飛行環境監測、自動數據采集、AI輔助拍攝、數據遠程回傳和實時遠程調度等操作。工作人員只要站在大屏幕前,就能完成以往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務。 據企業有關負責人介紹,該企業以打造5G產業平臺和區域性數據中心為目標,一方面利用5G、工業物聯網等技術賦能,為政府、運營商和企業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另一方面積極吸引集聚一批電子信息類、智能制造類、物聯網類等相關信息產業企業入園,助力地方發展。 安徽童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夠以工業互聯網思維服務地方發展、保障生產安全,離不開蚌埠市完善的5G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和應用。記者從市經信局了解到,2020年以來,全市已建成和開通5G基站3932個,實現了市區和縣城5G信號連片覆蓋,今年計劃建設1500個,1至7月份已完成785個,完成率52%。 強化要素保障,筑牢基礎支撐。近年來,蚌埠市聚集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在資金、政策等各方面給予大量傾斜,為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去年以來,全市在工業互聯網以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領域累計爭取兌現項目資金7362萬元,在全市產業政策清單中明確提出對工業互聯相關項目予以支持,對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場景、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以及工業企業軟件項目投入等均提出補貼措施。 同時,蚌埠市不斷加強對工業互聯網企業及企業家的培育。邀請“羚羊”工業互聯網平臺來蚌開展培訓、調研和座談活動,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羚羊”工業互聯網平臺注冊573家,注冊率達69%,累計線上診斷企業111家,1829位專家學者加入平臺專家庫;先后舉辦浙江大學工業互聯網研修班、青島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專題研修班、“工業互聯網巡回大講堂”專場活動和全市工業互聯網培訓班;推動蚌埠市與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四方共建安徽省首家工業互聯網學院。 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說,下一步,蚌埠市將繼續把工業互聯網建設作為穩經濟的重要的抓手,努力推動全部規上工業企業上云用平臺,確保每年新增規模以上上云企業100家,力爭每年打造5G和工業互聯網領域典型應用場景10個以上,為蚌埠打好“三場翻身仗”、實現“兩年大進步、四年上臺階”目標貢獻更大工業力量。(顧楷)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本網站注明“來源:中國建材信息總網”的文本、圖片、LOGO、創意等版權歸屬中國建材信息總網,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建材信息總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無意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與本網聯系,本網經核實后可立即將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