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
京津冀、長三角、陜西、甘肅、河南、內蒙,較上半年更大范圍的提價正逐步拉開帷幕。我們認為目前市場對水泥股的預期較低,需求和供給端均存在超出預期可能,鑒于目前PB水平存在一定安全邊際,建議配置,首選冀東、海螺、華新。
事件評論
較上半年更大范圍的提價正拉開序幕,供給端的控制愈趨成熟。自7月下旬以來,多地開始提價,動因有三:一是已經或即將進入旺季,需求環(huán)比或預期將改善(包括雨水帶來的需求集中釋放和G20停工預期帶來的提前趕工等);二是更多企業(yè)認識到控量對盈利的重要性,限產保價正在更多區(qū)域展開;三是目前各區(qū)域價格水平都處于比較低的位置。我們判斷未來的2個月,在客觀需求和主觀控量下提價的范圍和幅度將繼續(xù)擴大。
目前市場對水泥的預期較低,需求和供給端均存在超出預期可能。目前市場基本形成兩個較為一致的認識:一是下半年需求不行,因為地產投資回落同時基建難補地產;二是水泥的供給側改革難有推進,因為矛盾的焦點在鋼鐵和煤炭。也因此,市場對于下半年的水泥股更為猶豫(上半年部分投資者是相信需求側邏輯的)。對此,我們認為盡管需求出現(xiàn)趨勢回升的可能性很小(京津冀例外),但保持穩(wěn)定的需求仍是大概率的事件;另外,水泥行業(yè)的市場化程度高于鋼鐵和煤炭,我們判斷其供給側改革可能在沒有政策自上而下力推的情況下,也能自主的推進,比如產能互換。一旦產能互換能有所推進,將改善各區(qū)域競爭格局,在十三五穩(wěn)增長的需求背景下,限產保價將更容易執(zhí)行,盈利中樞有望提升。
缺乏熱點下,具備安全邊際、處于漲價通道且還有超出預期可能的水泥股值得配置,首選冀東、海螺、華新。目前主流水泥股PB水平并不高,以今年的B測算,海螺、華新目前離上半年1.3倍PB還有20%左右的空間。新冀東當前PB約1.4倍,但京津冀區(qū)域正處于景氣拐點的第一階段,應當享受一定溢價。在接下來的2個月內,我們大概率會看到:1、持續(xù)的更大范圍提價;2、冀東金隅以及兩材合并事宜的推進;3、可能的產能互換。我們認為水泥的供給端控制是行業(yè)自發(fā)行為且具備穩(wěn)定性,在需求平穩(wěn)過渡階段,協(xié)同的達成將提升區(qū)域的盈利水平,因此還存在一定業(yè)績彈性。另外,在確認需求向下拐點前,沒必要過度悲觀,博弈性機會仍將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