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的開場被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事件打開,全面爆發的疫情使整個國家幾乎都被按下了暫停鍵,疫情影響著每一個人,每一個行業,每一座城市。
時代的鼓點從未停止敲擊,面對疫情的來襲,與宏觀經濟政策息息相關的水泥行業如何為經濟復蘇提供助力?作為中國建材集團核心企業之一的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水泥)又是如何戰“疫”,如何謀劃未來發展方向的?對此,中國水泥網特別采訪了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HK3323)執行董事、副總裁,中聯水泥董事長、黨委書記崔星太先生,就疫情對水泥行業產生的影響及未來水泥發展走勢等問題展開了詳細交流。
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中聯水泥董事長、黨委書記崔星太先生
觀行業:機遇與風險并存
一、疫情給水泥行業帶來的機遇和風險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帶來困難和挑戰。
為緩解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國家及地方政府努力推動穩投資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國家發改委指出,將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抓緊準備專項債券項目,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而據中國水泥網不完全統計發現,截至3月10日,有25個省區市公布了未來的投資規劃,2.2萬個項目總投資額達49.6萬億元,其中2020年度計劃投資總規模7.6萬億元。
對此,崔星太董事長表示,國家及地方政府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保民生的基建投資政策,將為水泥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一方面,新的基建投資帶來新的水泥需求,但更多的是對未來幾年的影響,可能延長行業平臺期3-5年。
另一方面,行業景氣度的提升和平臺期的延長,給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型升級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和相對充足的時間空間。
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在機遇的背后,水泥行業同樣面臨著多重風險:
一是行業短期的繁榮會讓我們忽視產能依然嚴重過剩、轉型升級任務艱巨的事實,盲目樂觀、放松或延誤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更有部分投資者利用政策漏洞新增產能,形成新的過剩。
二是高盈利刺激越來越多的企業出于眼前利益通過各種方式規避錯峰生產和行業自律,再加上因保增長需要,各地環保限產力度可能減小等因素影響,可能使業內產能釋放大幅增加,打破近幾年的供需平衡,引發市場新一輪的惡性競爭。
崔星太董事長與中國水泥網在線交流
二、2020年:水泥行業總體尚可,但不確定因素增多
談及2020年水泥行業形勢時,崔星太董事長認為,疫情對整體經濟的沖擊很大,水泥行業也會受到波及,但基于行業的特性,受影響程度相對較弱。“從目前來看,疫情會使全國一季度水泥銷量下降20%-25%。但從全年來看,因水泥需求相對剛性,總體需求量不會因停工時間受到太大變化,疫情期間所耽誤的工程量在后期可通過趕工形式追回來,從而彌補一季度因疫情產生的影響。”崔星太董事長表示。
另外,從項目的立項到落地實施需要一定周期,國家及地方政府加大基建投資,對今年的水泥需求影響有限,更多的是影響未來3-5年的水泥需求。基于此,崔星太董事長預測,2020年需求將保持相對穩定,全年熟料產量還會維持在15億噸,但考慮到標準變化對品種結構的影響,水泥產量23億噸上下。
價格方面,崔星太董事長透露,近幾年全國水泥價格一路走高,到2019年底,水泥價格處于歷史最高位,2020年不確定因素增多,價格存在較大的下行風險。
一是在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背景下,近年來水泥價格的平穩運行離不開錯峰生產、環保限產及良好的行業自律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而疫情發生使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穩增長將是今年最核心的工作。在此背景下,由政府部門主導推動的錯峰生產、環保限產政策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水泥價格走勢。
二是當前行業效益良好,部分從業者對新增產能的投資熱情加劇,有的通過產能置換等各種辦法盲目新增擴大產能,有的通過協同處置等各種手段規避錯峰生產,這些行為不僅加劇了地區供需矛盾,更主要的是會打破一些人的心里平衡,不利于水泥市場穩定。
三是區域不平衡帶來的沖擊加大。譬如進口熟料,東北、貴州、云南以及未來的廣西等低價區產品對沿海、周邊的沖擊,都會影響其它地區的平衡和自律。尤其是近期因疫情原因公路收費的減免,進一步擴大了影響范圍和力度。
綜上所述,崔星太董事長預測,2020年全國水泥均價同比將降低5%,行業全年利潤在1500億元上下。“盡管2020年水泥行業將延續2019年的基本特征,但不確定因素較2019年增多。”崔星太董事長強調。
觀中聯:防疫不停 發展兼顧
疫情發生后,中聯水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嚴格按照黨中央、國資委、中國建材及各級地方政府有關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決策部署,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把各項工作抓早、抓實、抓細、抓落地,切實組織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
春節期間,中聯水泥有8條熟料生產線、2家商混企業正常運營,2700名員工堅守工作崗位。南京中聯混凝土為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應急工程建設供應混凝土1萬余方,建成了擁有288間應急隔離病房、32間醫護人員隔離用房、10年使用期的南京火神山項目。曲阜中聯為濟寧小湯山醫院建設項目供應水泥1000余噸。阜陽中聯全力組織力量為所在地疫情防控相關工程建設提供水泥保障。此外,中聯水泥及所屬企業為疫情防控捐贈物資及資金900余萬元。
“疫情當前,企業復工要始終將員工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 崔星太董事長強調。正是抱著這樣的信念,中聯水泥在疫情防控及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方面成為業內表率,截至目前,中聯水泥及所屬各企業均未發現新冠肺炎疑似和確診病例,全員恢復正常工作,復工率100%,復產率75%左右。
近年來,中聯水泥按照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要求和中國建材的戰略部署,始終堅持推進企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以“做強水泥、做優商混、做大骨料、做好綜合利用”為發展思路,從產業鏈延伸、智能化生產、綠色制造等多方發力,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發展方式上,中聯水泥圍繞水泥產品進行產業鏈延伸,向上發展骨料業務,向下發展商品混凝土和水泥制品,謀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在生產方式上,中聯水泥由資源能源消耗型向綠色環保產業轉變,充分利用水泥產業消納廢棄物的獨特優勢,處置工業固體廢棄物,協同處置工業有毒有害廢棄物及城市垃圾、污泥,為社會環保事業做貢獻。
在智能化生產制造方面,中聯水泥所屬泰安中聯被工信部命名為水泥行業首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是水泥行業“兩化”融合的優秀案例。蚌埠中聯、濟寧中聯、徐州商混等都進行了智能化的嘗試和其它系統的應用。
此外,中聯水泥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積極推進“三年藍天行動計劃”,減少顆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深入開展綠色礦山和生態工廠建設,改善環境質量,保護員工和周邊居民健康,實現工業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觀未來: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也同樣不會阻止水泥行業朝著高質量發展目標邁進。在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征程中,水泥行業也將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在崔星太董事長看來,水泥行業應該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一是提供優質產品。水泥作為基礎性建筑原材料之一,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水泥企業應該嚴控水泥質量關,為下游提供優質、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建筑施工的需要。
二是保持市場穩定。水泥行業的健康穩定事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因此,行業從業者在投資、經營決策時要著眼長遠,加強自律,不投機取巧,不謀求壟斷,不惡性競爭。
三是推動結構轉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水泥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業內人士應清醒地認識到,在產能嚴重過剩的背景下,行業必須盡快形成共識,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化解過剩產能,并通過技術進步、環保升級、聯合重組、延伸產業鏈等方式來推進行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四是體現社會責任。疫情發生后,各大水泥企業不僅積極捐款捐物,還在水泥窯協同處置醫療廢棄物方面備受關注。未來,水泥行業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在節約資源、減少排放、協同處置、改善環境、支持公益事業等方面持續改進,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接續奮斗作貢獻,鼓勁揚帆再出發。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各行各業都因一場疫情經歷著刻骨銘心的變革。站在歷史的新開端,迎著經濟穩增長的時代浪潮,水泥行業更應高瞻遠矚,統攬全局,以中聯水泥等一大批優秀企業為行業典范,不斷實現自我超越,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鏗鏘有力的步伐!